花枝烂漫春常在

——昆明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创优做法与体会

 

2008年度云南广播电视奖揭晓了,我们欣喜地看到700多件作品获得各类奖项,不少作品构思精巧,角度新颖,风格独特,制作精良,涉及领域广泛,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现在,我代表昆明人民广播电台向大会作交流发言,向各位领导和我省广播电视界的各位专家、同仁介绍我台在节目创优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有不对和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一、勤奋耕耘,硕果累累

 


  昆明人民广播电台一直以办负责任、高品质的广播为己任,始终把提高节目质量作为电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来抓,自始至终把提高节目质量融合在日常的采编播工作中;小题材的节目要求做细,做精,做出特色,做出亮点;重大题材的节目,群策群力,集聚全台智慧倾力打造;大力鼓励全台采编播人员多出优秀节目,出精品,出名牌栏目,出品牌频率,出特色人才。

 
二、激励机制  保障创优


  节目质量永远是广播电台赖以生存的支柱,也是完成新闻宣传任务的有力保证。二十年来,昆明电台的节目创优之花之所以能常开不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电台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始终坚持新闻传媒“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社会责任感,始终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作为改进和加强宣传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较为完备的节目创优激励机制,激发每一位宣传业务人员,出好稿、出精品。


  我台先后于1998年和2004年两次出台了《关于鼓励节目创优、奖励获奖节目的决定》,以加强和规范节目评选,不断提高节目质量,倡导节目创新。
  我台2004年以来执行的创优奖励政策规定,获得国家级奖(包括国家级政府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中国新闻奖、“五个一”工程奖、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的作品,一等奖奖励20000元,二等奖奖励15000元,三等奖奖励12000元;获省级奖(包括云南省广播电视政府奖和云南省新闻奖)的作品,一等奖奖励5000元,二等奖奖励3000元,三等奖奖励2000元。现行的奖励标准与1998年制定的奖励标准相比,大幅提高了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奖励金额,目的在于鼓励采编播人员向最高级别的大奖冲刺!
  创优奖励政策起到了很好的创优激励作用。近几年来,我台的获奖作品逐年递增,呈现出人才辈出的新景象,累累获得国家级大奖。除我刚才介绍的两篇作品《寻找父辈的记忆——格瑞格先生昆明了心愿》和《直播中国——走进昆明》斩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和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外,又有两篇作品荣获国家级大奖,一篇是《昆明精神,颠峰见证——昆明金氏兄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故事》获得2006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优秀对外广播新闻提名称号,另一篇是《守望青春》获得2006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优秀广播栏目提名称号。

 

三、创优作品,编著成书

 
  20年,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仅是短暂的一瞬间,而对于昆明电台,却是走过了7300多个满载广播节目的日子。20年里,昆明广播曾多次寻求改革创新,各频率的节目无以计数次地几经改版,大浪淘沙,推陈出新。昆明广播走过的路是一条不断创新的路,是一棒棒漂亮的“接力”,这其中就有太多的故事值得留念,值得收藏。


  为展现美好,讴歌现实,昆明电台于2004年编著出版了汇集建台以来的获奖作品集《收藏阳光》。书中收藏了我台1989年至2002年间大部份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的广播作品,共计145篇、67万字,囊括了消息、专题、评论、文艺、论文、广告等多种体裁。收藏这些获奖作品的目的,用编者的话说就是“对过去成就的一次整理,也是对即将远行的一次准备,因为广播人相信前景必将铺展阳光”。
  我台还于2004年、2006年、2008年,连续出版了三集对外全面宣传昆明的专辑《走近昆明》。这三本专辑共收录了我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携手合作的一档大型对外宣传专栏节目《走近昆明》的178期节目,共计上百万字。外宣栏目《走近昆明》于2001年7月开办,依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通过43个频率向海外滚动播出,其宗旨是向海外听众介绍云南的民族文化、自然地理奇观,全面介绍昆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和旅游资源优势,扩大昆明在海外的知名度。《走近昆明》作为昆明市的一个外宣品牌节目,作为昆明电台打造的一张声音名片,坚持中国立场,传播城市形象,讲究全球视野,把云南昆明放在以世界为背景的全球化语境下作了准确定位和恰当表述。
  三集《走近昆明》丛书,不仅收藏了“云南百药的百年传奇”、“史迪威公路的历史”、“云南的茶马古道”等一系列精典故事,而且在每年度的创优评选中,成绩尤为突出,曾斩获过第一届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和第二届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成为我台获得的最高奖项。《走近昆明》开办8年来共计获得国家级政府奖3个,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7个,省级政府奖12个。
  2009年,我台编著的《“世界眼光看云南”大型采访活动之一——走进怒江大峡谷》出版,书中收录的《好酒不过怒江酒,最美不过敬酒歌》和《大山里的天籁之音》均获得2008年度省级政府奖二等奖。
  我台每季度编发一期的《昆明广播》刊物也适时刊登本台员工撰写的优秀节目和理论文章。
  建台20年来,我台播出的优秀广播节目,尤其是获得各级政府奖和新闻奖的优秀作品,均较为全面地收藏进了正式出版的书刊中,对稍纵即逝的广播节目内容做了永久地留存。

 

四、理论研究、指导创优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自建台以来我台就十分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研究,全台无论是采、编、播人员,还是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业务管理等各个领域的人员,大多都能围绕电台事业发展、节目创新、技术改造等问题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积极撰写论文,认真学习和研究专业理论知识。
  我台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云南省广播电视学会和云南省新闻工作协会组织的各类理论研讨会,历年来共报送新闻论文、广播电视学术论文、技术专业论文100余篇参加研讨和评比,先后有54篇论文获得云南省广播电视学会、云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及云南省广播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一、二、三等奖,有7篇论文获得省级以上论文专项奖的一等奖。
  举我个人为例,已有十余篇学术论文获得省级和国家级优秀论文奖。举我的例子只是想说明一个事实,就是昆明电台的领导历来高度重视学术论文撰写工作,并带头积极撰写,同时在各种场合多方鼓励业务人员撰写学术论文,在台内形成了积极撰写学术论文的良好风气。
  仅2008年度,我台就有10 件论文获得省学术论文奖和省新闻论文奖,其中有两篇获省学术论文奖一等奖。
  这种“润物细无声”般潜移默化地理论素养积累,对推动我台节目创优和广播事业的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节目创优  人才辈出


  二十年的节目创优,给昆明电台带来了荣誉,也带来了“名气”。在最近举行的2009中国城市广播联盟(江西)年会上,昆明电台高票当选为副会长台,成为中国城市广播电台的领军电台。


  好的节目创优机制,可以打造出更多好的节目、好的栏目、好的频率,也可以打造出知名的节目主持人、知名记者和业务管理精英等优秀人才。
  通过节目创优,强化了我台采编播业务人员勇于争先的竞争意识,也促使电台的各项宣传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通过节目创优,我台呈现出人才辈出的新景象,经我台培养造就的一批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已成为宣传业务的中坚力量。
  目前我台共有3人获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昆明市属新闻单位中的第一个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就产生在我台。节目创优还造就了我台30多名业务人员获得了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可以说是,节目创优,电台荣耀,个人受益,好处多多。
  回顾我台二十年来的节目创优,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节目创优是广播增强竞争力的源头之水,唯创优方可立足,唯创优方能成势,唯创优方能制胜,提高广播节目的质量是广播人永不停息的追求。

                 

                                  云南省记协供稿  


  昆明电台建台20年来,获奖作品硕果累累。
  第一篇获奖作品,值得20年后再来一提。1989年11月21日,开播仅两个多月的昆明电台派出两名记者采写了的消息《江泽民总书记在昆明视察三个工厂》,摘取了当年度的省广播电视新闻二等奖,使开播伊始的昆明电台迎来了节目创优的开门红。
  1991年我台采制的四集录音专题《二万五千里的延伸》荣获第十届全国优秀广播节目二等奖和云南广播电视奖一等奖,实现了我台获得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
  年轻的昆明电台记者乘胜追击,我台记者1994年采写的录音消息《市总工会代工人打官司,临时工沈占锋获赔12万》除获得云南广播电视奖一等奖、云南新闻奖一等奖外,还获得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实现了昆明电台在中国新闻奖这一国家级大奖上零的突破。
  紧接着,我台采制的《云南省武定禄劝10.24地震连续报道》先后获得1995年度中国广播奖三等奖、全国城市广播新闻一等奖和云南广播电视一等奖。
  1998年,我台采写的短消息《小额信贷由农村引入城市,扶助下岗女工自谋职业》获得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成为迄今为止昆明市在这一奖项上获得的最高奖。
  2005年,中央两办和中宣部下发了关于整顿评奖的文件,这是开展评奖工作以来整顿力度最大的一次,奖项、奖数大幅度减少,评奖周期延长。国家广电总局也对种类繁多的评奖项目进行了压缩,统一调整为“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两年评选一次。在全国重多的送评节目和大为缩减的奖项、奖数中,我台送评的专稿《寻找父辈的记忆——格瑞格先生昆明了心愿》脱颖而出,获得首届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对外广播新闻奖(相当于国家级政府奖一等奖)。
  在创作重大题材节目方面,昆明电台始终坚持群策群力,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云南记者站、昆明人民广播电台共同策划的《直播中国——走进昆明》特别节目,于2005年6月23日上午10点10分别在中国之声和我台阳光频率同时播出,中国广播网、昆明广播网在线广播。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崇勇亲临我台直播间,为全国各地听众诠释昆明独特而斑斓的魅力。数十名节目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记者以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使80分钟的直播节目生动活泼,让独特的昆明韵味立体般地呈现在全国广大听众眼前。全国各地1500多名听众通过电话、发送短信参与了节目。这期节目从策划、记者统筹、现场指挥、技术支持以及后勤保障都体现了全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该节目除了在昆明市获得一系列的一等奖外,还获得云南广播电视政府奖一等奖和云南新闻专项奖,2006年度又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广播现场直播提名称号(相当于国家级政府奖二等奖)。
  目前,昆明电台已在广播节目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以台务委员会为指导,编前会为平台,总编室为枢纽,新闻中心和四套频率具体实施的宣传管理机制。几十个栏目脱颖而出,深受广大听众欢迎,影响力日益广泛,《春城热线》和《昆明零距离》还获得省级政府“十佳栏目”奖。
  建台20年来,昆明电台节目创优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共荣获全国、省、市级的政府奖和新闻奖600余件,其中获国家级政府奖和新闻奖36件、省级政府奖和新闻奖221件。我台主持人王革和播音员高勤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荣获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提名。
  在刚刚揭晓的2008年度云南广播电视奖评选中,昆明电台又取得了获奖32件,其中“十佳栏目”奖1件、一等奖10件的不俗成绩。
  本周,我又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的网站上欣喜地看到,我台的外宣节目《足尖上的不朽经典,中俄两国的文化纽带》获得2007年度—2008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对外广播大奖提名。


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投诉举报电话:0871-64141426 投诉邮箱:ynjx2013@163.com 

版权所有:云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云南记协) 云南省新闻学会
电话:0871-4168212  传真:0871-4141426  滇ICP备:05004575号 公安备案:53010203602020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 Free Version